濟鋼1700在線技術改造成功
時間:2013/9/20 來源: 中冶賽迪集團
中國鋼鐵市場產能過剩已經成為常態并將長期持續下去,各大鋼鐵企業均處于虧損和微利狀態,效益低下。調結構、降成本、淘汰落后、提升品質、開發高端產品正在成為鋼鐵企業追求的目標。
在熱軋帶鋼領域,國內投產與在建的熱軋帶鋼軋機近90條,產能超過3億噸,產能過剩超過30%。在這90條生產線中,配置生產中低端產品的超過一半,大都存在尺寸精度不高、性能不穩定、薄規格生產困難等共同問題。面對市場的競爭,走生產線技術改造與升級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今年9月12日實施完成的濟鋼1700mm熱軋帶鋼生產線技術改造就是一個典型的技術改造與升級項目。
濟鋼1700mm軋機生產線包括2座加熱爐、1臺帶立輥的四輥粗軋機、切頭飛剪、6機架精軋機、層流冷卻、三臺卷取機。該工程采用135mm板坯厚度的ASP生產工藝,于2006年投產,設計生產能力為250萬t。該生產線存在的問題是:生產薄規格困難,產品質量無法滿足下工序和市場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厚度偏差、寬度偏差、板形質量、產品機械性能等方面;產品拓展能力差,設備故障多等。
2011年,濟鋼與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訂1700mm熱軋改造總承包合同。改造的主要內容為:增加熱卷箱、F0精軋機,原有F1-F6彎竄裝置更新,新增下支承輥增加階梯墊標高調整、加強型層流冷卻,全線自動化控制系統更新。
改造的技術對策是:F0軋機采用高剛度設計,綜合剛度近700t/mm,軋制壓力達到4000t,其輥系可以與原F1~F6互換,F0軋機前配備小立輥;F0-F6彎竄裝置采用全新的與工作輥隨動形式,保障彎輥力始終處于工作輥軸承座中心;采用加密型層流冷卻,可以生產1000Mpa級別的高強鋼;采用全新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和中冶賽迪自主研發的中間件控制模型、CCTS控制器、大型交交變頻裝置;采用中冶賽迪自主開發的SCS輥型曲線和板形控制技術。
項目實施后,可以穩定生產厚度為1.5mm~1.8 mm的薄規格產品;產品的尺寸精度、溫度精度、板形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可以進一步拓展產品品種,生產高強鋼;可以穩定生產供冷軋原料鋼卷;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控制精度與穩定性大大提高。
濟鋼1700mm熱軋改造工程利用兩次大修進行。第一次大修停產于2012年9月進行,實施精除鱗和切頭飛剪移位、新增熱卷箱、增加F0處的過渡輥道。第一次停產施工后的生產階段完成F0區域的地下施工部分,包括打樁、基礎施工、液壓系統施工,地上部分的主傳動電機、減速機、人子齒輪座的施工與安裝工作;第二次大修停產施工自2013年7月下旬起,包括F0軋機的安裝、原有F1-F6的窗口拆除和更新設備的安裝,全線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安裝與調試。兩次停產改造施工均比預定計劃提前1天完成。
該改造工程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實現了熱軋帶鋼核心裝備與控制在線改造全自主化。國內過去完成的3個類似改造工程均由外商技術總負責,關鍵裝備與控制全部引進。濟鋼熱軋改造全部立足國內,大型裝備由中冶賽迪設計,自動化控制系統、交交變頻等由中冶賽迪提供,工程投資顯著降低。該項目的成功,標志著國內熱軋帶鋼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也為國內其他類似生產線的技術改造提供一個全新的可借鑒的模式。
第二,調試、試生產順利。由于該項目是在大修期間進行技術改造,全線停產時間非常有限,對工程施工與調試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兩次停產改造均比計劃工期提前1天完成。第二次改造的熱負荷試車一次成功,自動化1、2級同時投入,并且運行平穩、卷型良好。熱負荷試車第一卷后馬上進行模型的功能調試,熱負荷試車所用60塊鋼未出現一次廢鋼。一周后即進入試生產階段,白天調試、晚上生產。該試車記錄在國內新建和改造的熱軋帶鋼領域均屬前所未見,即使是引進工程也不例外。
第三,試生產狀態穩定、自動化控制精度高。熱負荷試車第一卷后的一周內就開始生產3.5mm~4.0mm的SPHC供冷軋原料鋼卷,厚度、凸度、溫度、平直度、表面質量均滿足要求。與類似引進工程比,大大地縮短了自動化控制系統的調試與優化時間,為業主節約了大量的成本并提前創造相應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