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農產品出村有了“互聯網+”全產業鏈平臺
時間:2018/7/27 來源: 中冶賽迪集團
中冶賽迪大數據服務精準扶貧賦能鄉村振興
7月26日,由農業農村部、甘肅省政府主辦的2018西北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暨甘肅特色農產品貿易洽談會在蘭州舉行。由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聯合央企中冶賽迪集團打造的“初級農產品產銷對接公益服務平臺”,作為落實國家“互聯網+”農產品出村工程的重要落地成果,為初級農產品貿易提供了全新的數字化平臺,活動當天實現交易量312萬噸、交易額突破106億元,展現了智能化大數據作為新引擎服務精準扶貧落實鄉村振興的強勁動力。
智能化大數據打通農產產業鏈 “土特產”和“大市場”有效對接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扶貧重點要在扶持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上拿出管用措施”。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工程,推動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實現優質優價帶動農民增收。
在本次會產銷對接活動中,實現了甘肅、寧夏、青海和陜西等西北4省區的126個市縣、455家企業20大類的3000余種特色農產品以及來自全國的467家農產品經銷商的產銷對接,從品種、價格、距離、周期等8個大項、30余個小項,為產銷雙方提供智能匹配推薦,推動“土特產”和“大市場”精準高效對接,加快貧困地區特色優質農產品銷售。
貧困地區農產品運不出、賣不掉、價不高,除了受市場周期性波動影響外,往往更受到產銷信息不對稱、基礎設施落后、流通體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約,西北地區尤為突出。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應用,為解決貧困地區“賣難”之急提供了可持續的基礎支撐。
在大會現場的初級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展示區,大屏幕上不斷跳躍的數據展示了此次產銷對接會的交易成果,記者看到不少農業企業代表爭相體驗了該平臺的手機端APP。
中冶賽迪集團負責人介紹,初級農產品產銷對接公益服務平臺與傳統電商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作為平臺和工具貫穿初級農產品從生產、貿易到運營的整個產業鏈渠道;線上的大數據、物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線下的保鮮、加工、物流等全要素的使用;生產到銷售消費,用信息化工具讓信息、交易扁平化、便捷化,不受時空限制;更有標準化、品牌化、投入品追溯等全條件的保障。此外,在交易主體上,傳統電商主要面向個體消費者、以中小零批交易為主,而產銷對接平臺主要面向企業、政府機關、學校、事業單位等大批量采購群體,供給主體多為農場和合作社等,能夠滿足大宗交易需求的供給。
用大數據為農業產業服務 為農業生產管理注入“智能因子”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除了依靠土地、人力、物資這些傳統生產要素外,數字經濟已經崛起成為現代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引擎,而產業大數據則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中冶賽迪是一家擁有振興產業使命擔當的央企,是作為連接應用技術與產業實踐的紐帶的工程技術公司。中冶賽迪充分認識到自身屬性,發揮多年來在工業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領域積累的技術能力反哺農業,已經具備為農業產業大數據提供從咨詢、規劃、設計、建設到運營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
按照《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實施方案》提出“打通產銷信息渠道”的要求,公司積極打造農產品交易中心及大數據中心,有效解決目前農業產業面臨個體經營能力不強、生產標準程度不高、流通渠道不順等問題,對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拓寬農民新型就業和增收渠道意義重大。
中冶賽迪負責人表示,農產品交易及大數據中心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開發、利用,既能夠為政府機構提供權威的政務信息服務,開展涉及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大數據挖掘應用,促進管理更加精準高效,還能夠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與傳統產業結合,推進商業模式創新,打造直采平臺,縮短中間環節,把利潤留給農民農企,把高質量產品交給消費者。依托大數據,還可以指導農民生產,推進農業各相關方的協同合作,推動生產標準化、產品特色化、營銷品牌化,全面、系統、長遠地解決產銷銜接問題。
該負責人表示,公司按照國家標準建設運營產銷對接平臺,依托最先進的技術、資源和設備保障數據安全。所有農業數據入庫后均進行加密處理,使用前進行“脫敏”處理,確保數據在可控可管的條件下進行科學規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