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賽迪整體解決方案打造鋼鐵智能制造新標桿
時間:2019/1/18 來源: 中冶賽迪集團
2019年1月2日,寶武集團在韶鋼舉辦2019年安全、能源及智慧制造大會,并正式對外公布了由中冶賽迪集團總承包建設的韶鋼智慧中心。與會代表認為,韶鋼智慧中心是寶武集團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標志性項目,集控后上線一系列智能化大數據技術所帶來的安全、協同、高效的效果,令人震撼。
2018年,中冶賽迪和韶鋼共同對鋼廠內部智能制造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規劃,在此基礎上,啟動了韶鋼鋼鐵智慧中心建設。中冶賽迪為客戶提供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整合鐵區和能介全部單元的控制與決策,實現了5公里以上跨工序、跨區域、遠距離、大規模集控、無邊界協同和大數據決策,一系列智能化產品的開發應用,能夠對全廠的生產運行進行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預測和智能決策,在行業內均堪稱首例。該項目自2018年9月啟動建設,12月27日全面上線,代表鋼鐵行業最先進的制造水平,樹立了中國鋼鐵智能制造里程碑式的標桿。
在項目設計過程中,中冶賽迪集成數十年鋼鐵工程建設和生產運營服務經驗,結合先進的智能化信息化技術,進行了十大技術創新,打造了一個面向未來,不斷滿足人在事業和創造力方面的最高需求的鋼鐵智慧中心。
從零距離到5公里,大規模集控帶動管理和組織的變革
2018年“2.5”事件觸發韶鋼以提升本質化安全為抓手,拉開智能化建設的序幕。長期以來,鋼鐵企業沿襲著分廠和作業區的模式,操作室緊鄰生產現場甚至涉煤等高危區域,操作工人雖然可以零距離發現問題處理問題,但卻完全置身高危環境。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工人對改善“3D”崗位的意愿越來越強烈。 韶鋼智慧中心選址在8號高爐5公里外的東南角,一期集控范圍包括鐵區原料、燒結、焦化、高爐、鐵水運輸、TRT除塵6大工序24個系統,以及能介的煤氣、蒸汽、發電、鼓風等6大系統的18個單元,集控距離和規模行業空前。中冶賽迪采取基于流程、組織、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系統設計,支撐韶鋼推行“廠管作業區”模式,各作業區崗位進行橫向及縱向的融合,組織架構精干高效。同時,現場42個中控室撤銷,436名操作人員從重大危險區域撤離,安全得到了本質化的提升。
大規模遠距離集控需要的是安全操作的技術支持。中冶賽迪基于60年三電技術積淀,為客戶打造安全、可靠、穩定的系統方案。一方面,采用供電安全、控制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四大安全技術體系;一方面,首次采用視頻聯動技術,現場一旦出現異常報警,智慧中心就會自動提醒操作人員第一時間進行處置,確保了現場和區域安全。
從1萬到35萬,為鋼鐵裝上智慧大腦
韶鋼智慧中心在行業內首次建立了基于超融合的鋼鐵大數據中心,采集數據從原有的1萬點提升到35萬點,為行業之最;诖髷祿行,上線了中冶賽迪自主研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數據互聯、結果互通,用35萬個數據支撐6大應用+100個智能模型+150張全自動報表,實現智能化的監控預警、分析診斷和優化決策,就像為鋼鐵裝上了智慧大腦。而人則可以依靠智能化手段從繁重重復的低層次勞動中得到解放,從事更高智慧更富創造性的生產和管理技術研究,使工作更有獲得感和成就感。
同時,中冶賽迪開發的新一代智慧能介系統,與生產深度結合,實現煤氣潮流仿真、氣源追蹤,下一步將完善各類能介的智能管控,并深入主工序開發能源產耗預測模型、能源智能分析與優化模型,最終實現“自平衡、自檢查、自組織、自優化”。該系統滿足鋼鐵企業深度節能和系統節能的需求,引領未來發展方向。
從42到1,無邊界協同促進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韶鋼智慧中心的建設,實現韶鋼42個中控室合并為1個集控中心,為無邊界協同奠定了基礎。目前已經實現的,包括以高爐為中心的鐵區一體化協同,以及鐵區和能介跨區域的大協同,從而徹底打破區域和工序間的傳統邊界,有利于高效的管理和生產。
協同帶來的一項重大技術成果是實現了基于“三流”耦合的能源與主工序協同管控。鐵區生產涉及二次能源轉換總量約90%,消耗總量約40%,鐵區和能介系統的生產存在高度協同與交互。中冶賽迪將兩者進行融合集控,建立了能源與主工序融合的管控體系。通過物能級配、信息融合、控制協同,加強能介和鐵區生產的協同交融,提高系統能效,該模式將開創了鋼鐵行業將能源管理和主工序高度融合模式的新紀元。
協同還帶來了效率的提升。集控后,韶鋼鐵區人事效率提升30%,控制系統運行效率提升60%。
智能制造是鋼鐵企業面向未來,實現彎道超車的一次重要歷史機遇。中冶賽迪通過行業領先的頂層規劃、系統集成優勢和智能制造核心技術,與韶鋼共同打造智慧中心,建立了鋼鐵智能制造的新模式,這將幫助鋼鐵企業加速邁向工業4.0的新格局,為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增添強勁動力。